2009年12月29日

《Avatar》:科技的救贖

我常常陷入一種判斷的矛盾。任何東西都有兩面,當接觸的越多,心裡的矛盾就越強烈。我不喜歡單方面的說詞,因為那往往是斷章取義的做法,但是,在生活中我卻會不經意的犯下那個毛病。缺點永遠都是最顯見的,優點則是隱蔽的。近年來,不斷的學習從缺點中發掘優點,也因此對很多事情有所改觀,但也因此陷入更深的旋渦,也就是迷思。

2009年12月27日

《Avatar》:似曾相似

美國是個夢工廠,任何東西通過科技都可以實體化,以前無法呈現的怪異畫面,現在已經沒有不可能而言。所以,《Avatar》給予的視覺效果很震撼!難怪,面書上連不愛發言的人也忍不住的放了一句:《Avatar》 is awesome!! 贊同!

《Avatar》是很用心、很漂亮的作品,在科技特效上如是。一些文章寫到《Avatar》有暗喻,在痛批政治上的強製手段。或許有,但我膚淺的只看到保育森林的訊息。而這一訊息,已經前前後後被電影拿來玩弄了很多次。環保是時下最IN、最HIT、最潮的風氣。有身體力行當然是最好,但有更多的人視環保為一種商機,層出不窮的環保品、利用環保來宣傳等等… 這些終究是好還是不好,自己去評估吧!

2009年12月6日

《Séraphine》:花開花落

是精神上的病態?還是心靈上的純真?我們往往對執著或嚴重沉迷於某種事情的人給予了前者的判斷。這是非常不公平的,因為我們永遠都無法知道另一個人的想法,即使是那麼微小的偏差,不了解的說詞也可以成立。關於Séraphine,生前我們不認識她,往生後我們只能從畫中揣擬她的內心,卻也是無法知道她為何創作。於是,我們稱她為天才。

2009年11月17日

《UP》:角色大解剖

大家都知道我愛看電影。原因是電影的觀點可以很主觀,可以納入自己的思維、分析,不會因為別人無法接受而去扭曲顛倒。一部電影的好不好看,角色性格很重要,因為那是牽引劇情發展的要點。生活里永遠都不乏好戲之徒,在自己的角色裡演得唯俏唯妙的更是大有人在。

我一直覺得《UP》是一部很難得的動畫片,除了充滿夢想與幻想,它還融合了我們每個人都擁有的特性。有些人的特性特別顯著,讓人一目了然,演起來也特別得心應手。在這裡,我略略分析一下角色性格,看看你適合哪一個角色吧!

2009年10月11日

虛與實的生日快樂

從來不知道什麼年紀應該做什麼事。就好像,17歲時不知道要怎樣去面對青少年的自己;21歲時不知道應該怎麼去面對生活;25歲時不知道定位在哪裡。到了今年的生日,依然不知道這個歲數的我應該是個怎樣的人。看別人,看自己,反复思考後還是沒有答案。

我沒有在逃避年齡,但是厭倦身邊的人一再的提醒我年紀的”重要性“,例如這個年紀就該成家、應該事業有成、應該要成熟、應該要這樣那樣的…。為什麼要在被年紀牽絆著自己?為什麼要走別人認為應該走的路?所以,我是不成熟的,而且永遠處在叛逆期。

2009年9月22日

《帕高與魔法繪本》:只能瘋狂

大部分的日本電影強項在於編劇,故事說的好,感動人了,也就讓人拍手了。看似是一場鬧劇的《帕高與魔法繪本》,開場的喧鬧、誇張,讓我一時轉不過來,不能用一般的電影來看,不能想太多,要瘋狂,非常的瘋狂,再加上內心僅存的童真,笑著觀賞,哭著收場。不過是一部童話故事,怎會如此煽情?

2009年9月11日

來去匆匆32小時


為了090909,我有了有史以來最短的回家行程,32個小時來去匆匆。

話說,080909那天早上,因為前一天趕工到半夜,結果早上起不來,在機起飛前的半小時才抵達機場。飛奔到櫃檯卻原來早已關了,幸好地勤人員還是幫我弄了登機手續,不然這次就真的回不了家了。 (當然,我還是被對方念了一下,下回不敢了。)

雖然只有短短的的1天多,但還是不能錯過必吃食物,所以我還是吃到了想念的哥羅面和Laksa。剛巧家裡買了肉包(上圖,右上),讓這短短的行程中吃了3樣家鄉美食,算是滿足了!貓城的肉包味道有點像吉隆坡的大包,卻是不同的口感。肉包有分雞肉及豬肉兩種,而且肉料比較紮實,熱騰騰的吃特別美味。

2009年8月31日

年復一年,亂過一場

假期,基本上我很懶得出門,因為討厭人山人海的場面。於是,這3天裡除了星期六上午去了書展,之後便一直窩在家裡。收拾一下、看看書、看看影片…時間就~咻~的一聲過了。時間比一切都來得可怕,還沒整頓好,很快的就是開齋節,然後屠妖節、聖誕節,接著就是2010年。年復一年的,漸漸就慌張的亂過一場。

2009年8月24日

短片《House》:心酸的事實


真真切切的反映馬來西亞貧的富懸殊與教育問題。不平等的對待一直都在上演,有誰去解決了?富人更富,窮人更窮,這是發展中國家的悲哀?

我們都說再窮也不能窮教育。然而,現今的部分師質令我們打冷顫。類似影片中的教師大有人在;類似影片中的富有孩童滿街都是。面對這樣的一個教育環境,我們還有信心將孩子送去學校嗎?物質改變了人性,我們的下一代是個極其需要關注的課題。

對於我國的悲劇,我們憤怒,哀嚎,但我們行動了嗎?

沒有。

因為受到大環境的感染,關注之餘,我們冷漠。

心酸。

2009年8月15日

《District 9》:同類?

如果,我們可以交換立場,我們就不會爭吵,也不會對傷害彼此,哪怕只是一句無心的話。永遠都無法看透別人,所以,不要去猜測。若一定要進入別人的領地,請遵守規則,也請公平的對待彼此。

外來的並不一定是侵略者,而有可能是無助而逗留。伸出援手就該誠心接納,而非當問題顯現時就排斥與趕絕。人類有聰明反被聰明誤的高智慧,幾乎已經成了定律。主控的一方常以為一切都在自己的掌控,強迫的要被動的一方接受,我只能說這是霸道、強權。公平還存在嗎?

2009年8月12日

原來,曾經有過嬰兒肥

面書真是個很可怕的東西,一些原本已經隱藏得很好的過去,近來頻頻被翻出來。被翻舊帳的感覺是充滿著懷念與感慨。

2009年7月12日

爬山·修行

時隔好久,又去爬山了。聽聞已久的阿伯山,雖然前些時候鬧出居民與登山客的不愉快事件而要封山,但是登山的人還是絡繹不絕,從清晨到中午都一直有人進進出出的。

今天早上6點左右抵達,結果到了中午12點多才完成。清晨的空氣很清爽,一直涼風兮兮的,走累了就停下腳步感受風的耳語,聽聽樹與昆蟲的交談,爬山是件令人心曠神怡的活動。

2009年7月9日

錯過Neil Gaiman

我很愛帶點詭異的幻想故事。無獨有偶,我愛上的作品偏偏屬於同一個作者,從繪本到電影,唯,從不曾真正的細讀他的書籍。嗯…我該面壁思過。

認識Neil Gaiman,其實必須從《Coraline》說起。年前在網上看了預告片,決定來個大翻底,才愕然發現,原來在許多年前就開始接觸他的作品,只是當時根本沒留意他的大名,反而崇拜讓他的文字視覺化的Dave Mckean。我接觸的第一個作品,Neil Garman和Dave Mckean聯手的《The Day I Swapped My Dad for Two Goldfish》,再來就是《Wolves In The Walls》。這兩本都是繪本,而我看了圖片卻忘了作者,心裡一直記得Dave Mckean而已。

2009年6月29日

前半年的惆悵,後半年的曖昧

進入7月,半年過去了。

上半年有不少的沮喪,很多東西不在掌控中的發生;而預料中的事情卻來得比預料更難堪。然後,逐漸的迷失、放棄… 甚至想一直如此的沉沒在混沱之中。

思考著種種的人生問題,假設性的未來太可怕了。我們都活在決定的壓力下,因為我們都害怕錯誤,害怕沒有能力再重新開始。但是,什麼決定才是正確的?沒有!不是說想得多、想得遠、想得細就萬無一失,那隻是一個讓自己有個方向的辦法。下一秒發生的,可以很晴天霹靂。

5月是多事的月份。沒有工作、出走他國,也在生活中遇到了虎小姐。壓力重重的時代,有隻寵物是很必要的,讓心靈得到安撫,在冷漠中有股暖流。它依賴著我,我也依賴著它。這樣相互需要的關係,我們重新認識自己與彼此。

我認定6月是今年的重點,喜憂滲半。掙扎了很久才答應的新工作,一切都有了顯著的改變。適應期很壓迫,有很多東西必須捨棄,投入的時間也隨即增加。也在同一個月裡,擔憂著一件不是太好的事情,要未雨綢繆,卻不知道怎麼去著手。也許樂觀會有幫助吧!

在6月結束前,歡喜的期待後半年開始的第2波轉變,沉迷在多重身份的曖昧。

…始終無法專一。

2009年6月16日

沒有行程的旅途·Ao Nang(下)·完結篇

早上8.30,旅行社的車來接我們了。今天,我們跟團去走走。

第一站,Tiger Cave
Temple。聽說,這里以前住著一隻老虎而得名。除了神廟,這裡會成為旅遊點主要是因為山上景色怡人。然而,要爬上山必須步行1200級的階梯(圖4)。導遊只給1個小時上下山的時間,怎麼看都不可能做到,而且我這體力不支的,爬到180多級就沒力了,宣告投降!

2009年6月7日

沒有行程的旅途·Ao Nang(上)

告別Railay,上午時分,我們乘搭長尾船到了Aonang。那天的海浪大,船靠不了岸,只好停在離岸50米的地方讓我們涉水上岸。就如朋友說的,Ao Nang雖然是海邊卻不是可以下水玩樂的地方,因為這一帶的海水都被船隻污染了。要玩水則必須走到酒店那方的海​​岸。
同樣的,抵達的第一件事就是找住宿。根據網上找的資料,我們來到了Grand Inn,一晚500฿的房間(圖1)設備很好,員工也很友善。到了Ao Nang我們就沒再出海了,因為不想走馬看花,加上這幾天的天氣很不好,風浪很大,所以也沒去Island Hoping。我們只找了一個森林遊的配套。 (建議到Krabi旅遊的人,要參與什麼活動配套最好到了當地才找,因為可以討價還價,而且價錢越問越低。)

2009年5月31日

沒有行程的旅途·Railey(下)

入夜的Railey,搖身一變,成了令人自甘醉倒的迷人不夜村,酒吧都亮起了霓虹燈,歌曲一首接一首的響起。

那天的晚餐要了Som Tham和Green Curry(圖10&11)。吃慣了大馬式的Green Curry,我們都想嚐嚐道地的咖哩。怎知,泰國人特愛甜食,就連Green Curry也甜到膩!我和SM勉強的干掉了那碗Green Curry,然後發誓從此不再點食泰國的Green Curry。還是加入大馬口味的泰式Green Curry比較能接受。

2009年5月28日

沒有粽子,咖哩也好

今年的端午節,屋友小強分了1個粽子給我,總算是有過節的感覺。在面子書上喊話說要粽子,結果好像很多人都一樣沒得吃,遊子的悲哀啊!

原本想趁著這節日到那家很有名的粽子之家嚐嚐,故意選在午餐時間之後過去,結果竟然滿座!怎麼大家都不用上班似的。粽子吃不到,而且都已經出門了,再折返好像很掃興,轉去Oldtown Kopitiam坐坐好了。這個時候的Oldtown不會很多人,去那裡吃喝、看書最舒服了。

2009年5月27日

沒有行程的旅途·Railey(上)

早上7點,我們購買船票的旅社派車來載我們去碼頭,我們要過海去喀比(Krabi)了!天氣很熱,但我不願意錯過一路的景點,於是就一直呆在甲板上暴晒,看看天、看看海、看看島嶼…(圖2&3)也看看偶爾浮上水面的魚兒。

喀比有很多海灘,而旅客比較常落腳的則是Ao Nang、Railey和Noppharat Thara Beach。原本想達到Ao Nang後再轉去Noppharat Thara Beach,後來臨時改變主意轉往Railey,而Noppharat Thara Beach就在沒去到了。選擇去Railey,因為聽聞那裡與世隔絕且漂亮。當船靠岸,隨著旅社的安排,乘搭著長尾船(圖1)前往Railey。

2009年5月21日

沒有行程的旅途·普吉島

故事又必須扯回辭職的那時段。在獲知確定的離開日期後,整個腦子就鬆懈了,當時想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出走。於是,在搜尋目的地的時候,碰上了機票促銷,馬上就在msn上問SM。

貓:「要和我去旅行嗎?」
SM:「OK」。
貓:「好的,我們就出發吧!」

爽快!當下就訂了機票,行程嘛…隨性就好。間中的3個月,大家各有各忙,沒有商量行程,只有大概的落腳地,5月10日早上,我們就各人一大一小的背包,出發了。 1個小時多的飛行,當地時間9.30am,我們抵達了!

* * * 首站——普吉島!* * *

一下機,我們馬上前往該地最旺的海邊——Patong尋找住宿。根據網上收集的Guest House名單,我們來到了Som Guesthouse,一間由韓國人經營的小旅店。一晚550฿,房間乾淨、有保險箱、冰箱、冷汽…一切都很滿意,而且步行到海灘只需5分鐘。放下背包,跟旅店老闆拿了張地圖,我們就開始亂亂走了。

2009年5月17日

預告·沒有行程的旅途

曬紅的皮膚、曬傷的鼻頭、敏感的紅疹…帶著種種的後遺症,我回來了!

沒有行程的旅程,背著行囊到處亂走,8天的出遊,停留3地。下海、闖森林、逛大街。遺憾的是沒上到山、進到穴、攀到崖。也好,留下一些些遺憾,下回就有藉口舊地重遊。疲累中又夾插著悠閒,一趟飽足的出走。

率先貼上預告,陸續記錄吧!

2009年5月7日

無業遊民の閒事

好吧!我承認,我悶慌了!才當了無業遊民第三天,已經覺得自己成了廢人。第一天,睡到自然醒,然後在家閒晃了一整天。第二天,外出小辦事情,之後就窩在電腦前玩著無聊的遊戲,太容易就破關了。提不起勁看電影,所以這幾天都讓DVD安安穩穩的待在原位。

剛巧,SC有事回國一趟,馬上約了出來聚一聚。原以為要等到7、8月才能到手的專輯,提早拿到了。開心吶!姐妹淘的聚會又是大聊近況與煩惱的時刻。原來,大家的問題都是一樣的….一樣的忙、茫、盲。

2009年5月4日

Change Is The Only Constant

今天,5月4日,還差1個月就滿2年。我無法相信,3個月就這樣的過了。

2月,新年還沒結束,在思考了整半年之後,我呈了大信封。那一刻的畫面還留在腦中,因為我們都是那麼的不捨。吵吵鬧鬧的在一起生存了一段不算長卻也不能稱之為短的日子,情感的建立是難以形容的。公司不大,上上下下只有9個人,然而,我們都是一家人。這裡最大的特色,就是大家都是性情中人,人情味特別濃厚,擁抱是我們共同的語言。

我的工作經歷不多,卻非常幸運的一直都遇到提拔我的人。我以為第一份工作會是這一生中最懷念與難忘的,卻沒想到這第三份工作讓我忍不住決​​堤。我給每個人寫了封信,結果弄得一些人眼濕。我何嘗不是呢?

2009年4月23日

《Caramel》:中東版的《慾望城市》

甜的東西吃在不同人的嘴裡可以有不一樣的感覺,有些人會感甜蜜、幸福;有些人會覺得苦澀、乾渴。對我來說,甜食就是一種調劑,偶爾甜一下可以很喜悅,甜太多了則失去了那種味覺而變得麻木。甜要恰到好處,過多太少都不行,就如電影《Caramel》的導演兼演員Nadine Labaki所說的焦糖人生:「甜中帶咸,鹹中帶酸,而且一個不小心還會燙傷自己。 」

2009年4月19日

岔口

前天,GK突然傳簡訊過來說要去NZ,這個月底就走。短短的2個月內,身邊第2個持著Working Holiday Visa去NZ的人。

不是羨慕,而是佩服她們的勇氣。我做不到,我被自己絆住了。左腦與右腦的糾紛無法解決,我連一個簡單的答案都舉棋不定。當看到身邊的人可以毅然放下一切的去追求理想,我停下來看看自己,發現一切竟是那麼的模糊。當初的想法與堅持,在最後關頭退縮了。我在害怕著某種未知的結果,在擔心著自己的能力。

2009年4月11日

《Heroes》第3季:竟是家庭倫理劇

Gosh!竟然成了家庭倫理劇!來到了第3季,人物性格全都來個大逆轉,還婆婆媽媽的變成兩夫妻的鬥爭。天啊!英雄怎麼變成了狗熊?無法接受!無法接受!無法接受!

2009年3月19日

迷·夜

午夜時分的歸家路,
寂靜一片。

神智不清,
天上的半月卻很明亮。

於是,露台隨拍。
夜很迷人。

2009年3月17日

《秒速5厘米》:牽動的心跳

「你知道嗎?櫻花落下的秒速是5厘米,是不是很像雪花呢?」

感性的開場白,牽動了在屏幕前的我。沒有花俏的動作,沒有高潮迭起的劇情。這樣一部動畫片,竟讓人春心蕩漾,回到初戀的靦腆時代。 《秒速5厘米》說著等待、思念、距離。

新海城的作品很細膩,有種貫穿少男少女心中秘密的能力。驚訝於導演輕描淡訴的手法,說著的是我們的心事,那一段也許被我們逐漸遺忘的心動。不同時期的男主角遇到的人與情,藉由3段小故事描寫。 《秒速5厘米》刻畫出一種你我或多或少多曾走過的青澀歲月。

2009年3月12日

貓糧:粿雜

在給電腦進行大掃除,發現原來相簿裡頭還存著這一道,差點就被忘了的貓糧。

喜歡豬肉的人絕對不能錯過這碗「粿雜」(Kueh Chap)。這其實就是一碗滷味,豬肉、內臟、豬皮…再加上滑滑的粿片,愛吃豬肉的人應該會很愛。在眾多貓糧裡,我並沒有特別喜歡粿雜,所以回家並不一定會特地去吃。可能是因為我對滷味的反應一般,而且好吃的粿雜已經越來越少見,很多地方的滷湯並沒有很入味。

2009年3月4日

《The Curious Case Of Benjamin Button》: Goodnight, Benjamin

“Goodnight, Benjamin.” 這一句,淚流到心坎。臨睡前隔著空氣道晚安,心裡突然的一陣麻。怎麼那麼的似曾相似?怎麼那麼的感傷?

不能否認,曾幾何時不自覺的這麼做。有人在遠處道晚安,聽不到也感覺得到。就輕輕的一聲,臨睡前的晚安。抱著入睡是希望能在夢中相見。

即使,永遠都不知道,那也是一種思念的幸福。

如果人生是倒著走的,我們會在什麼時候交接?

2009年2月25日

《惡童》:贊


《惡童》絕對是18禁的,有太多凶狠殘忍的畫面了。說的是孩子與城市的情感,複雜的背後見到卻是一種掙扎與愛護。

日本殿堂級的怪才畫家松本大洋的大作,搬上銀幕依然讓人崇拜不已。脫軌的想法與畫風,在一片商業動畫中更顯出藝術氣息。全賴於早年的《乒乓》而知道這號人物,而會看《乒乓》只因為主角是我很愛的漥塚洋介。這種連帶關係,才讓我漸漸注意這異常的漫畫家。用異常來形容沒有錯,天馬行空的創作,思想很脫序。

2009年2月22日

《Slumdog Millionaire》:現實的童話

真的,好久沒踏進電影院,於是想要在這偷閒的周末來場馬拉松式的泡影院,可是因為時間的不連貫,只看成了今屆奧斯卡的其中一部熱門,也讓我一味的贊同大家的推薦,《Slumdog Millionaire》燈光幻影之後的一場童話故事,現實得令人內心澎湃。

印度的鮮豔色彩久久不能散去。穿梭貧民窟的狹窄街道小巷,小童的追逐匿藏帶有天真的叛逆,卻真真切切的描寫了窮人與富人的懸殊。 《Slumdog Millionaire》訴說了很多的不平等,就如一開場男主角便因為在遊戲節目裡連連闖關而遭到酷刑盤問,只因為他是來自低階層的平民。

2009年2月13日

平淡生活小插曲


沉澱了好一陣子,依然繼續的沉澱。想不起什麼時候開始足不出戶,除了工作、購物、吃飯。大半年沒進電影院、和那班朋黨有3、4個月沒聚會、書本看了2個多月還沒看完… 逐漸褪色的日子,應該只是過渡期吧!

看似很閒在家,但怎麼時間永遠不夠用呢?原來,生活小插曲佔據了一部分。

2009年2月2日

貓糧:千層糕

從回家到離開都在下雨,一個星期的假期就在雨水中過完了。雨下得多了,人的惰性也顯現了。除了去親戚家混混、去拜訪了幾位好友、出席了一場同學會,其餘時間都窩在家裡煲劇。更要命的,是邊看邊吃糕餅。

2009年1月22日

華麗的暫別式

 
不說告別,因為太沉重了,我們只是暫別而已。

停刊是預料中的事,但真正到來時依然不捨,百感交集。我不是念舊,而是對《生活電視》有太多的情感。雖然已經離職許多年,但2年半的記者生涯,4年半斷斷續續的當特約…說是離職,卻有藕絲蓮斷的7年情。

2009年1月14日

貓糧:牛油包


說真的,來了首都這麼久,吃牛油包的次數用5個手指頭就可以數完。很簡單,我不愛這裡的牛油包,甚至心裡很排斥。

在我的觀念裡,牛油包不該是這樣的。我不知道其他地方的牛油包是不是都是和首都的一樣,陷料就只是“融化”在麵包裡的牛油。貓城的牛油包則是天壤之別,是名副其實的牛油陷料,而且有濃濃的牛油和香草味。甜與咸交叉,每一口都讓人很滿足。

2009年1月10日

如果可以…淪陷…

我以為小休一下就會理清這陣子的迷思。結果好像更掙扎、更矛盾了。我已經很努力的在裝著笑臉,但是脾氣還是無可控制的接二連三爆發。無處宣洩,沒有辦法訴說,只有一點一滴的吞下去…。

最近總會盯著空白的地方發呆,也不知道自己在想什麼,就不斷的放空放空放空。是希望在空白中找到一個支撐點吧?我在一個人走路,無時無刻都是。於是,我開始分不清現實與內心的自己。隱藏深處的另一種靈魂慢慢的侵蝕著肉體,無痛無癢的,也不知道什麼時候會佔領整體的我。

眼睛撐得緊緊的,直到佈滿了紅絲。頭會痛,眼睛會腫,呼吸也會急促。倔強的抗拒著,縱使知道心的負荷量有限。也許,死撐是為了證明自己了不起,證明自己一直都好好的。是的,一直都很好,要這樣告訴自己告訴別人。

如果可以…

淪陷吧!如果沒有能力製止…

就,存在在不存在裡。

2009年1月9日

貓糧:哥羅面


在西馬的日子,偶爾還是會吃到哥羅面,但總吃不到家鄉的味道。也許,這裡用的是手工面,而不是我愛的曲面或面薄。

曾在砂州生活過的老大稱哥羅面為“味精面”,的確,哥羅面下了很多的味精。不過,他在那段期間還是天天以哥羅面當早餐,抗拒不了哥羅面的誘惑。這點我絕對贊同,明知道哥羅面不該吃太多,但回家的日子總會有幾天的把它當早餐,而且不停的轉換麵類,今天吃曲面(Q Mee),明天吃麵薄(Mee Pok),後天吃豬油撈麵…幾乎樂此不疲。

2009年1月8日

貓糧:Sarawak Laksa

駐紮花國那麼久,從來沒好好介紹貓城的飲食。於是,2009年的第一天,為了好姐妹的婚禮特地回家一趟,也順道把每次回家必吃的東西放上來與大家分享。

想起剛來到這裡的那一年,對食物不能有太大要求,能填飽肚子就好。日子久了,習慣了異城的飲食口味,但對老家的食物依然念念不忘。在這繁華的城市已經生活了9年,大家最愛問什麼時候回家?嗯…沒有答案,暫時是回不去的。啊!離題了。我要說食物,要說到今天我依然不能接受黑黑的干撈麵,不喜歡Asam Laksa,只因為老家的味道已經在味蕾上紮根。